“2015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推介活动”获奖书目优秀图书书目

发布时间:2016-09-14

(按书名拼音排序)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文物出版社2015年6 月出版,定价310 元。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收录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930 年至1932 年,调查目的是为编纂《北平志》搜集资料。现存调查资料931 份,记录庙宇938 座。调查资料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观、坛庙、祠堂、清真寺、教堂等。

 

《北燕冯素弗墓》

辽宁省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15 年8月出版,定价390 元。

《北燕冯素弗墓》为北燕冯素弗及妻属的考古发掘报告。冯素弗墓位于辽宁朝阳地区北票市西官营子。北燕是东晋时期割据北方的地方民族政权十六国之一,系由汉人冯跋在慕容鲜卑前燕和后燕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冯跋长弟大司马冯素弗,为北燕国的缔造者之一。从葬制和随葬遗物观察,两墓具有慕容鲜卑和中原汉文化两种墓葬文化的特点。

 

《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郑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年1 月出版,定价49.8 元。

《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一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展览教育活动,以及与研究和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教育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展览相关。在书中,笔者首先明确指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开放展览,而是理应围绕和配合展览展开延伸和拓展型教育服务;紧接着进一步提出“观众参观前、中、后三阶段的教育活动及其一体化规划与实施”的思路。也即,重点研究“观众参观前、参观时、参观后”三个阶段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划目标、任务,实施策略和方法分别是什么。《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共分为七章,从国际博物馆发展趋势和国际博物馆学界前沿理论的角度,阐述现代博物馆的教育使命、经营理念、学习理论、教育优势和教育活动特点,以及国际社会重视博物馆教育的普遍做法等;通过对精心选取的欧美博物馆经典教育活动案例展开探讨,研究观众参观博物馆前、中、后三个阶段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划与实施。最后针对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从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角度,并借鉴欧美博物馆的成功经验,提出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水平的十四大对策与建议。

郑奕,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主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及展览策划设计研究。

 

《考古学概论》

栾丰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2 月出版,定价49 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综合国内外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以学科基本内容和中国考古学的基础知识为主要线索,贯彻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逐步深化的教学理念,力求突出考古学的认知途径与研究方法,系统而扼要地揭示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体系、综合性研究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尽可能凸显考古学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收录80 余幅插图,便于学习和理解。

栾丰实:山东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考古学、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田野考古学研究。

 

《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艺源流论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编邓聪、曹锦炎主编,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15 年9 月出版,定价500 元。

考古与摄影家合而为一,从独特视角连环近摄创作彩版,揭示良渚王者玉器工艺的奥秘。汇聚众多新身发掘浙江良渚文化的学者,从考古学全方位角度分析良渚玉器技术的源流。本论文集汇聚众多曾亲身参与考古发掘良渚文化遗址的学者,深入观察研究良渚玉器,取得无可取代的学术贡献。

邓聪,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对史前玉器的研究颇有建树。

曹锦炎,浙江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古文字、青铜器研究及博物馆陈列工作。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


单霁翔著,故宫出版社2015 年5 月出版,定价46 元。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博物馆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本书系统梳理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包括设计与制作、展览与开放、交流与服务等方面,以此评估一座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书中强调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提倡精品意识,适时进行调整,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力争达到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单霁翔,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出版《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等多部专著,并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秦始皇帝陵出土二号青铜马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2015 年3 月出版,定价680 元。

1978 年,在秦始皇陵西出土的两乘青铜马车,结构完整,装饰华奂,雕塑精美,工艺精湛。两乘铜马车虽是陪葬的冥器,但秦代工匠运用高潮的制作技艺,忠实模拟秦代真实马车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本书囊括了发掘、修复过程和相关研究,向读者展示铜马车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典藏篇)》


08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典藏篇).jpg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5 年8 月出版,定价5300 元。

2015 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庆典期间,隆重推出“ 《石渠宝笈》特展”,本书即是配合展览的图册。全书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皇室秘赏;第二单元为重回石渠;第三单元为考订辨伪。第一单元所收内容以《石渠》体例为本,展品分作历代书画与清代书画两大部分。第二单元为经历朝代更替后,流散出宫的石渠著录作品开始重新回到故宫,并得到了妥善地修复和保护。第三单元考订辨伪此单元分别展出《石渠宝笈》著录的摹本、伪本和误定作者和时代的作品。本书所收录文物115 件,精品云集,盛况空前。图版清晰美观,排版精美,印制精良,是专业学者研究、学习《石渠宝笈》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大众了解皇家书画收藏的必备用书。

 

《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中英文版)


赵丰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年9 月出版,定价720 元。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以丝绸作为缘起,但丝绸本身,却一直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本书正是希望用考古出土的文物,最为珍贵的史实,来说明家蚕在中国得到驯化、丝绸在中国最早起源然后向西进行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交流和发展。这正是丝绸之路的由来,这正是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明互鉴的故事,这也正是丝绸之路的精神和“一带一路”的目标。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录有荣新江教授和赵丰馆长的两篇论文。第二部分为丝路之绸相关文物展品介绍,根据其年代发展分为源起东方、大道开远、西域交融和机变新样四个单元,共包括近140件(组) 丝绸及其相关出土文物,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丝绸在中国的起源、传播以及东西方纺织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而世界丝绸艺术的变化和技术的提高,正是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完成,丝绸产品的衣被天下,也正是丝绸之路带来的辉煌成果。

赵丰,现任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在中国丝绸史、丝路之绸和丝绸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体系,富有创新。

 

《文物在诉说:中国抗战遗迹概览》


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2015 年8 月出版,定价128 元。

《文物在诉说》除了对抗战遗迹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还对其背后的历史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充分阐释它们的历史背景、事件缘起、发生过程及相关影响,力图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透过文物讲历史,向世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展示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战史。

 

《襄汾陶寺:1978-1985 年考古发掘报告(全四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5 年12 月出版,定价1500 元。

陶寺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编写的《襄汾陶寺(1978-1985 年考古发掘报告共4 册)(精)》为陶寺遗址1978~1985 年发掘报告。本报告以年代为经,介绍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陶寺文化遗存。本书全面系统、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房址、墓葬、窑址和灰坑等遗迹单位,介绍了玉器、石器、陶器和铜器等大量遗物, 收录了陶寺古地磁、碳十四年代学、动物学、植物学研究等相关论文。本书系首次全面系统地公布陶寺遗址发掘材料,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

 

《曾侯乙编钟(全四册)》

邹衡、谭维四主编,西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2015 年7 月出版,定价1980 元。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大型礼乐重器,自出土之日起便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曾侯乙编钟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同时,作为礼乐之器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 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本书以曾侯乙编钟的科学报告、背景资料、研究成果为基础, 邀请各学科专家, 从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古文字学、声学、冶金铸造学等多个领域对曾侯乙编钟进行诠释,全面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尝试探索尚未涉及的空白领域,是第一部以全球化视野角度撰写的、全面反映曾侯乙编钟文化面貌及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专著。

邹衡(1927-2005),当代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从事商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对商周考古工作有开拓之功。

谭维四,当代著名考古学家,原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曾侯乙墓考古发掘与曾侯乙编钟研究与复制的主持者。长期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历任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队长、副馆长、馆长。曾主持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随县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发掘与研究。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