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塔庵塔所属寺院初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王承浩

白塔庵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中国国家画院院内,1981年被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塔高25米,为藏传佛教中密宗覆钵式砖塔。塔基由灰砖砌就的四方高台,上为单层须弥座,座上以砖雕砌六层仰莲,塔身(覆钵部分)亦由青砖砌就,四面各设一个佛龛(眼光门),相轮(十三天)由加工成的环形石料垒筑。塔刹为铜制华盖及宝瓶,其重二吨。

关于白塔庵塔所属寺院,目前仍未有定论。据《北京名胜古迹词典》“白塔庵塔”条目记述:“该塔史无记载,年代不可考。40年代时期此处有庵因塔而名。相传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晚年来到北京,死后葬于西山,并建衣钵塔,此塔讹称建文帝衣钵塔。”目前所见研究成果,对于白塔庵塔所属寺院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白塔庵塔所属寺院即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所载资福寺,明正统间僧圆升建……殿前梵塔上勒片石,有壬寅三月三日字,未知何时所建……至少在纳兰性德见到之前就已存在。另有认为,白塔庵塔所属寺院即崇庆寺,建于明代。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而且第二种观点可信度更高,但也尚存疑点,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第一种观点以《日下旧闻考》记载为主要依据。《日下旧闻考》载:“资福寺,明正统间僧圆升建,至嘉靖初尚膳监太监马潮修之。中有山西按察司佥事督理宣府边储四明钱俊民碑,书之者礼部左侍郎任邱李时也。殿前梵塔上勒片石,有壬寅三月三日字,未知何时所建。渌水亭杂识[臣等谨按]资福寺,土人呼卧佛寺,已圮废。今西直门外大街迤南有寺数椽,亦名资福,乃寺僧移栖于此而仍旧名耳。香炉一,款曰资福寺永远奉佛,万历丙子仲夏铸。其西空壤有仆碑,文已漫灭,碑阴尚膳监太监马海等字尚可辨,当即钱俊民所撰者。惟成德渌水亭杂识误马海名作潮,为未核耳。距碑数十武有塔,形制如妙应寺白塔,而高稍逊,中空为佛龛而无像设。南向门一,门额石刻云:多宝佛闻释迦佛说妙法莲华经,我能仁三展净土供多宝佛十方分身诸佛,云集一处,我身出现为听经故,千生少遇,万劫难逢,诸众同修,共成佛果。壬寅仲春三日造。渌水亭以仲春为三月,亦误也。” 由此可得出如下三个基本结论:一是原资福寺已废弃,而《日下旧闻考》所记述梵塔与纳兰性德所见梵塔均有“壬寅仲春三日造”字样,可推断两者所见所记均为迁建后的资福寺,石碑应是原资福寺圮废后,由僧人迁移至此;二是今白塔庵塔位置与迁建后资福寺及梵塔所处位置“西直门外大街迤南”一定程度上重合,而与原资福寺位置(阜成门外西一里许)相去甚远,这应该是第一种观点认定白塔庵塔即迁建后资福寺梵塔的主要原因;三是“形制如妙应寺白塔,而高稍逊”等细节描述,亦与今白塔庵塔实际情况吻合。但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仍是基于地理位置、塔型等相似点而进行的推测,尚缺少更直接、更确凿的证据;另外,今白塔庵塔位置表述为西直门外大街迤西南方向更为准确,与“西直门外大街迤南”难以完全吻合,且《日下旧闻考》所述资福寺塔“中空为佛龛而无像设”的情形,与今白塔庵塔现状不符(图1)。

image.png

综上,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的论据难以证明白塔庵塔即资福寺塔。

第二种观点以《琉璃厂杂记》《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为主要依据。据《琉璃厂杂记》载:“双林寺西北三里许,田垄间有塔摩空直上,状如妙应寺之白塔而稍杀。塔基四角束以石,上为白石台,台上叠石六层,稜稜如火焰,肩丰足锐,四面嵌石刻佛像一。肩以上琢白石为长项,节节筍拔,覆以涂金铜盖琉璃宝珠,无铭额。西南数武崇庆寺,俗呼白塔庵,守此塔者也。庵殊卑小,银杏柏各二,数百年物。佛前磬有‘万历三十八年高店村华严庵比丘僧永常’字。主僧外出,佣工数人戴笠持锄从秫田归,午炊方熟,招与语,云塔系建文皇帝藏衣钵处,顶上宝珠旧是风磨铜……东南里许亦有一塔,规模益杀而制略同,肩以上为大风吹堕,野树丛生,土人呼为‘半截塔’。问之不能详也。”《琉璃厂杂记》所述“双林寺”即西域双林寺。据《宸垣识略》载:“双林寺,明万历初,大珰冯保营葬地,造寺曰双林……后西竺南印度僧足克戬古尔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旁多朱樱。”现双林寺已毁,但双林寺塔遗址尚存,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公园南门内,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双林寺塔、双林寺、白塔庵塔的空间位置关系(图2)。据周肇祥所述崇庆寺位于双林寺“西北三里许”,可推知两者空间位置关系与现今白塔庵与双林寺遗址空间位置关系基本一致,据此可初步证明白塔庵塔即崇庆寺塔。

image.png

另《北京寺庙历史资料》对崇庆寺(白塔庵)亦有记述,且其所述与《琉璃厂杂记》所载内容有诸多相似之处,可相互印证。“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寺庙登记”条目308记载:“崇庆寺坐落西郊一区界白塔庵村九号,明寺名白塔庵,系募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改名崇庆寺。”“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总登记”条目总281记载:“崇庆寺坐落于西直门外西郊一区界白塔庵村九号,清嘉庆十六年白塔庵住持恒钵送嘉兴寺改为崇庆寺,民国十三年重修,系私建募化重修……庙内法物有木佛像六尊,泥神像十五尊,另有古塔一座,下塔五座……”通过上述两则记述可知,崇庆寺位于白塔庵村九号,建于明代,原名白塔庵,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改名崇庆寺。

据《北京市街巷名称录》记载,白塔庵村(原百胜村)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另据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西郊区崇庆寺僧人崇辉呈请登记庙产及社会局的批示》(档号J002-008-00200)记载,崇庆寺坐落地点为西直门外广圆闸南白塔庵村九号,广圆闸即广源闸,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方向、万寿寺以东。根据以上两则记述,结合广源闸地理位置稍加分析,即可判定白塔庵村的具体位置——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南;结合“崇庆寺坐落西郊一区界白塔庵村九号”的记述,可知崇庆寺地理位置与今中国国家画院内白塔庵塔所处地理位置高度吻合。

综上,笔者认为可以基本认定白塔庵塔即崇庆寺塔,经年历月后,崇庆寺已无踪迹,而白塔庵塔独存。北京白塔庵塔所属寺庙的确认,对于研究白塔庵塔的建造时间、厘清白塔庵(崇庆寺)历史沿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使白塔庵塔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清晰完整,应可为其将来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提供研究支撑。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