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1年至2023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商都遗址内城东南获得重大考古发现,即发现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在项目区域内发掘商代墓葬、灰沟、祭祀坑、灰坑、水井等遗迹360余处,出土丰富的铜器、金器、玉器、绿松石器、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遗物,文化内涵包括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下层二期、上层一期及白家庄期,另有大量唐宋金元等时期文化遗存。

书院街商代贵族墓地

墓地位于郑州市紫荆山路东、东大街南、书院街北侧,由兆沟、通道、墓葬、祭祀遗存等组成,兆沟内面积3万余平方米,是郑州商都遗址首次发现的时代明确、结构清晰、功能完备的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

兆沟 系人工挖掘。南兆沟G1发掘150余米,东段向北转向延伸,西段残缺。北兆沟G5中间残缺,东段发掘长45米,西段发掘长6米,复原长度140余米并向两端延伸。兆沟经过三次疏浚,经勘探、发掘,兆沟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约240米,南北间距约130米,其建造、使用、废弃年代均为商代白家庄期。

通道3处  通道Ⅰ位于南兆沟西段,现宽约2.5米,系借用原第Ⅰ(二里岗上层二期)、Ⅱ(二里岗下层一期)组夯土建筑废弃后的地基作为进出墓地的地面通道,挖沟时留取一段地基不动,在两侧开挖兆沟。通道Ⅰ南侧残存三个柱洞,应为墓地通道外侧的门房类建筑遗存。

通道Ⅱ、通道Ⅲ位于北兆沟东段,为两处相邻的栈桥式结构。

通道Ⅱ位于T1614内,为沟内栽设两排南北向木桩支撑的栈桥结构,经过处沟宽约5米,每排木桩8~9个,两排木桩洞间距约1.60米。通道北侧残存柱洞8个,为通道外侧相关建筑遗存。

通道Ⅲ位于T1615内,为沟内栽设三排东西向木桩支撑的栈桥式结构,每排残存桩洞7~9个,多数柱洞内有柱础石。三排柱洞深入生土层,分布范围东西约8米,南北约3.5米。这两处通道推测为一废一兴的关系,西侧通道Ⅱ毁坏废弃后,在东侧又兴建了一处规模更大的通道Ⅲ。

在通道Ⅱ、Ⅲ的南侧残存路土,东西宽约3米,南北残存约1米,残存厚度0.02~0.06米,应为通向墓地的道路。

image.png

墓葬20座  均为竖穴土坑墓,近南北向,排列有序,主要分布于墓地的东部偏北。其中随葬铜器墓葬3座(M2、M24、M30),普通墓葬17座。

M2位于墓地东部,方向198°。平面长方形,残存底部,墓圹南北长2.6米,东西宽1.1米,残深0.35~0.55米。墓室北部残存胫骨、关节骨,经鉴定葬3人。墓底殉狗坑6处,腰部、头部及四角各1处。随葬品216件,有铜器、玉器、金器、绿松石器等,按功能可分为炊器、酒器、容器、兵器等。铜器有鼎、鬲、甗、斝、爵、觚、罍、盉、盘、斗、斨、戈、刀、箭镞、铜覆面等。金器有金覆面、黄金绿松石牌形饰、金泡、金箔等。玉器有戈、钺、柄形器、猪、鱼等。另有绿松石、箭镞、贝币等。M2是郑州商都遗址目前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

image.png

M24位于M2东偏北20余米,方向6°。平面长方形,墓口南北长2.52米,东西宽0.9米,深约0.35~0.7米。人骨三具,均头向北,中间人骨为俯身直肢葬,男性,25~30岁;西侧人骨为侧身直肢葬,面向中间人骨,女性,20~23岁;东侧人骨15岁左右,疑为女性,侧身曲姿,面向中间人骨。出土铜器8件,有鼎、鬲、斝、爵、觚、戈等,集中分布在墓室北端,呈毁器葬。另有箭镞、玉璜、玉蝉形管、圆陶片等。墓底有腰坑,葬狗一只,出土玉璜一个。

M30位于M24北部约12米,方向186°。平面长方形,南北长2.06米,东西宽0.68米,深0.12~0.3米。头南向。出土铜器有爵、斧、鋬手、针、铜片以及玉柄形器、石铲、圆陶片等。

祭祀遗存  猪坑2座,牛角坑5座,人牲坑2座,另有8座灰坑出土有牛角。祭祀形式有墓底多坑殉狗、腰坑殉狗、沟内祭祀、单牲祭祀、灰坑祭祀等,类型有人牲坑、狗坑、猪坑、牛角坑等。

商代夯土建筑基址

墓地南兆沟附近东西排列分布6组夯土建筑基址,分为长方形多间排房式和四合院式,建筑时代为商代二里岗下层一期至白家庄期。

第Ⅰ组建筑为南北向四间排房结构。残存部分夯土墙基槽,南北约16米,东西约6.2米,部分叠压于第Ⅱ组建筑西部之上,时代为二里岗上层二期。

第Ⅱ组建筑结构为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北部正房残存版筑夯土基址,近方形,南北约12.5米,东西约12.1米。版筑夯土南面残留8个南北向左右并列柱础坑,为院内的南北向通道。东、西厢房分布于院内通道两侧,残留部分墙基槽,东厢房呈狭长型,西厢房近方形。正房版筑夯土底部铺垫有互相交织的横向、纵向、立向栣木,这些排列有序的木桩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桩阀式基础,为加固底部夯土的特殊构造,在商代房屋建筑基址中系首次发现。时代为二里岗下层一期。

第Ⅲ组建筑位于第Ⅱ组建筑南侧,残存少量墙基槽、版筑夯土,建筑结构不详,时代为下层一期。

第Ⅳ组建筑结构为东西向排房建筑。残存有墙基槽、柱础坑、室内夯土等遗迹现象,叠压打破第Ⅴ组建筑,南北两侧有门道。整体范围东西长17.9米,南北宽5.6米。时代为白家庄期。

第Ⅴ组建筑结构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残存有柱础坑、墙基槽、室内夯土等遗迹现象。正房三间,东西长14.3米,南北宽5.1米,南北两侧有门道结构。东西厢房,结构残:东房东西3.9米,南北3.2米;西房东西4.9米,南北3.2米。正房北侧有廊庑结构。整体范围东西总宽23.9米,南北7米。时代为二里岗上层一期。

第Ⅵ组建筑残存部分版筑夯土地基,结构不详,时代为白家庄期。

根据白家庄期建筑(第Ⅳ、Ⅵ组)与墓地的相邻关系、共时性等综合分析,推测建筑与墓地兆域可能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上的关联。

书院街墓地价值与意义

书院街墓地展现了郑州商代王都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商文明演进中表现出承上启下的关键文化形态。墓地丧葬礼制规范、文化传承有序并有多项突破性发端,对探讨郑州商都兴衰演变及早期国家礼乐文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现了目前国内最早的贵族墓地兆域,是殷墟王陵东西并列方形兆域的源头。墓地及其附近的同期建筑对探讨兆域起源和中国陵寝制度的发展意义极为重要。

墓地主墓M2随葬铜器组合完整、种类丰富、级别较高,填补了中商早段青铜文化的空白。

M2随葬的扇贝形金覆面、铜覆面组成的覆面礼器组合,从先商、早商墓葬中扇贝贝壳覆面发展而来,并延续至晚商,是商代贵族特有的一种礼器文化形态,扇贝形覆面器对探讨商族源流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路径。

从金覆面、金泡、黄金绿松石牌形饰等金器的材质、种类、黄金加工技术、绿松石镶嵌工艺,以及黄金文化的本土化表达等方面看,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黄金文明的成熟。

墓地兆域的结构,通道的设置,墓葬的分布,殉狗等祭祀形式,以及铜器、玉器、黄金礼器组合等方面表明,在中商早期,作为早期王权国家礼乐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贵族丧葬规制已成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执笔:黄富成  侯新佳 吴倩 信应君 姜楠 刘彦锋)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