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粤博力量”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肖海明

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化名片和全国文博行业的重要力量,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以打造人民满意的立体博物馆为目标,以平安粤博、优美粤博、学术粤博、品质粤博、创新粤博“五个粤博”建设为统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

潜心遗产保护,重视传承修复

广东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广东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面临着挑战。广东省博物馆具有深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和经验积淀,自20世纪60年代始,就引进化学和生物专业人才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现有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专门从事文物藏品保护修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部门,具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全业务范围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文物复制资质、文物拓印资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2家全国首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优质服务机构之一,目前已建立国内最早的专业化的海洋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并成立了“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承担“南海Ι号”“南澳Ι号”等国家重大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在海洋出水文物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粤博重点加强岭南特色的文物保护修复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华侨文物、中西文化交流文物、革命文物、海防文物等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以及岭南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平台建设方面,2023年发起并成立了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并联合7家单位发起成立广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科技联盟,服务全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粤博历来重视服务广东省的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组织开展服务全省文物保护技术项目约50项,涉及文物上千件,还开展了大量服务全省文物保护的重点项目和科研课题。

2023年6月,经过两年建设的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项目是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在馆内已有的约1500平方米基础上,增加约3600平方米的面积,达到约5000平方米规模。将作为省级综合性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与科学研究中心,立足广东、辐射湾区、面向全国,打造华南地区综合性的“文物总医院”。对于广东省的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将产生重要作用。

image.png

擦亮展览品牌,活化遗产传承

展览是博物馆的“第一品牌”,要充分发挥精品展览的牵头带动作用,带动藏品、研究、教育、宣传、数字化、文创、出版等各方面业务的发展,让博物馆活起来。广东省博物馆以“科学规划展览体系”“打造高质量精品展览”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不断完善策展人制度,提高展览统筹规划能力,创新策展理念,提升展览设计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优化公众的观展体验。2023年共推出15个临时展览,包括原创展、国际引进展、国内引进展等。共接待入馆观众262万人次,流动博物馆年接待观众650万人次,全年总服务观众912万人次,很好地发挥了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粤博已连续第10年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得奖项,“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获第四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此外,“年画里的中国”获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全年有五个展览荣登全国“十大热搜展览排行榜”。

2023年粤博举办流动博物馆巡展433场,参观人数达650万人次,展出场次和服务观众数量均创新高。以“流动博物馆+”为载体,联结广州酒家、华南植物园等不同机构开展跨界合作,把展览送到商业中心、驻港部队军营、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省外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进一步实现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与大湾区、跨省和跨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打造优质教育,拓展传播渠道

粤博全年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活动1006场,参与人数约302.16万人次,讲解接待9416场。举办讲座、导赏33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192.9万人次。推出7期“驿路同游”文化遗产研学活动和7场“2023年博物馆之夜”专题系列活动。“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入选“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暑期“博物馆之夜”活动成为宣教活动品牌项目,受到观众热捧。2023年举办的“鞋盒里的博物馆——广东省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征集大赛”,收到作品数量创历史新高。充分调动志愿者团队力量,开展公益校园行活动,“粤动你我”志愿者文化公益行项目入选“2022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协助开展了一大批港澳交流项目,接待了110批4178名港澳青少年,荣获“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2022年度优秀基地”,连续11年荣获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基地”,连续9年荣获“示范基地”。

截至2023年底,粤博自媒体平台关注量969.85万,视频播放量932万,全年各大主流新闻媒体报道近3000篇。打造直播品牌,“粤粤直播间”“粤赏新春”等各类业务活动直播23场,观看人数约2997.3万人次,广受好评,持续在全国博物馆热搜榜中稳居前十。

培育文创IP,注重数字活化

挖掘馆藏文化遗产特色,目前粤博已形成“水下考古”“外销艺术”“潮州木雕”“文创美食”等一批代表性的文创IP,数字藏品、新年礼盒、中秋月饼礼盒和水下考古盲盒“叫好叫座”。无人智慧文创商店、AR眼镜体验服务、展览互动体验服务,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构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粤博文创”店和水下考古主题快闪店, “粤光宝盒·广百之夜”体验晚会等文旅融合项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工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创客交流会、设计大赛等活动。依托文创联盟平台,推出粤博乡村课堂进校园、乡村文创设计成果展、乡村文创工坊、文创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等系列“文创助力乡村振兴”活动。2023年,“水下考古盲盒”“潮州木雕贴金DIY摆件”“外销瓷创意小瓷盘”等特色文创产品,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十佳文创产品”和“优胜文创产品”等奖项。红色主题系列文创产品在“第四届天府文创大赛暨红色文创大赛”中获金奖。

粤博受广东省文物局的委托,已经建成广东省藏品资源数据库,现有全省344家博物馆和158个文物管理单位使用该数据库,数据库藏品总数约135.2万件。推进数实融合赋能遗产活化,粤博2023年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数实融合创新实验室”,积极引入新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活化服务。运用数字化信息推出“古代漫游之旅”沉浸式MR体验项目、“虚拟策展人”体验项目;尝试“博物馆+游戏”模式,推出了“漆木寻踪——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实景解谜游戏,实现了展览与游戏、文物与游戏的创新结合。强化资源共享,2023年新发布馆藏文物总目信息12.6万余条,推出数字虚拟展览22个。努力运用数字化技术使各类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新的一年中,粤博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全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工作,立足湾区,展望世界,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再立新功。

(作者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