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放光彩 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活”起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郑正盛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理委员会以“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全面‘活’起来”为主线,以提升保护质量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传承和弘扬优秀青铜文化为基点,以活化利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抓手,深入阐释青铜文化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在管理机构设置、保护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宣传展示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不断推动遗址保护传承格局更加优化,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突出。

2013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了《铜绿山遗址博物馆选址方案》。新馆位于铜绿山7号矿体遗址上,与老馆连为一体,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先生亲自设计,融合了中国青铜文化和矿冶文化元素。新馆采用大地景观风格,为坡地建筑,将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以矿道形式,逐层后退融入到山体形态之中,南面紧邻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老馆),西面紧靠铜绿山矿露采大坑,东北两侧为规划道路。主展标为“青铜源·铜绿山”,围绕“铜绿山之魂脉”而展开,不仅记录了大冶青铜文化起源、发展、兴盛历程,更突显铜绿山矿冶史对政治、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彰显了中国青铜文明在世界史中的重要地位。

2023年6月9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作为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部分,整个园区的开放范围达21万平方米。室内展示区域包括老馆和新馆,藏品共计2万多件(套)。老馆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其中原址保护展示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览用房约2700平方米;新馆总建筑面积12273.5平方米,其中展厅5182平方米。室外展示区域约142726.6平方米,含铜源广场、矿工足迹、九曲溪流、泉塘映月、青铜故里山川图、研学工坊、春秋炼炉、战国炼炉、明代焙烧炉、采矿机械、矿工墓地、栈桥揽胜、商周采矿场、矿石林、思乡亭、青冈栎林、铜山沧桑、铜草花海、古代炼渣、金矿石等20余个展示点。

铜绿山管委会深入挖掘遗址内涵价值,拍摄了“铜魂耀千秋”青铜文化宣传片、“十大镇馆之宝”系列短视频,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系列短视频被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网信办授予“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优秀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古铜矿遗址、走进铜绿山,爱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讲好青铜故事的思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北会场,举办了青铜文化传承发展推介会、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铜绿山遗址博物馆LOGO和大冶市城市精神对外征集活动,参加了“博物馆奇妙日,一起寻宝荆楚”大型线上联合直播,组织了“铜话”故事大赛、百名汉服同袍邀您打卡等活动,策划了青铜文化图片展、知识科普展、文物专题展及“大地奇珍”矿物晶体展,研发了遗址周边文创产品,接待了大中小院校学生参观研学百余场。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之后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项目之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是湖北独有的文化符号。伴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利用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得到更好地保护,向世界更好地展现其价值。届时,游客不但可领略“一万里长江、八百里洞庭”的文化风光,更能体验“铜草花开——青铜文明”的深厚矿冶文化底蕴。

从1973年发现发掘到四方塘遗址等最新考古成果,从1984年老馆开放到新馆建成,从1982年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18年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时代进程中焕发着青铜一般不朽的光辉,也注定会以最深刻的内涵、最靓丽的环境展现其文化自信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主任)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