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龙年开新展 龖龘成爆款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赵冉

甲辰龙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生肖年充满了特殊意义。在众多迎新活动中,“博物馆里寻龙”特别引人瞩目,围绕龙年开展的各类展览和社教活动成为各博物馆的标配。如何在缤彩纷呈的博物馆龙年主题活动中脱颖而出?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推出的“有龙则灵——淄博软陶艺术展”采用“非遗+创意”的理念,营造龙年喜庆氛围,一开幕便获得广泛关注,其文创软陶“龙龖龘”一龘难求。

image.pngimage.png


博物馆带火非遗软陶

淄博是陶瓷之乡,软陶则是淄博陶瓷中一种特殊的非遗类型。因其具有优良的可塑性,故可以捏塑成多种多样的造型,其中尤以人物和微缩场景最为精致。2023年,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累计接待服务观众1800480人,其中旅游团队2380个约11万人,历史性地跨入年接待游客过百万景区行列。作为广大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旅游目的地,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不仅是淄博古代陶琉文化展示的重要场地,还一直致力于当代陶瓷和琉璃产业产品的推广,挖掘传统陶琉文化在当下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价值。

2023年8月,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与小虾米软陶艺术馆启动龙年主题软陶艺术原创展的筹备工作。陶琉馆展览策划团队从传统典籍和艺术作品中搜集关于“龙”的有关传说,提炼适合软陶艺术呈现的“龙”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形成展览的基本框架和脉络,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传说—历史—人间”三重递进的展览逻辑。既突出了龙年主题展览的基本元素,又是对“龙”精神象征的演绎。

软陶创造团队倾注大量心血,利用3个月快速高效设计创作了数十件龙文化作品,升级改造了原有的“周村芯子”“听琴图”等特色作品,对多组微缩场景进行完善提升。此次展览以龙文化为主线,通过“祥龙献瑞”“龙腾在淄”“龙行龖龘”三个单元,展出27套319件软陶精品,展现了龙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软陶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自2023年12月28日开幕以来,深受观众热捧。淄博本地媒体“齐点淄博”于1月10日发布“奶凶奶凶‘龙龖龘’成团宠”视频创造收看记录,2天内点赞量16万,播放量过亿。截至2月5日,作为配套文创推出的“龙龖龘”软陶摆件预订量超过1.5万个,春节前生产已经排满,供不应求。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通知强调,发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参与性强的特点,让游客感受当地民风民俗,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此次展览既是“博物馆里过大年”生肖龙年纪念展的具体展现,也是本着“非遗项目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宗旨举办的一次非遗文化原创展,更是一次文化两创成果展,体现了淄博文博陶瓷创新意识,已经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

博物馆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陶瓷琉璃专题博物馆。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是以陶瓷琉璃藏品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已建立与本馆宗旨相符,能够真实反映淄博陶瓷、琉璃(玻璃)万年发展历史,并将淄博当代陶瓷琉璃成就与陶瓷琉璃发展历史融合的完整藏品体系。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收藏并不以古代文物见长,大多数藏品为现当代陶琉制品,其中大部分为非遗藏品。非遗进入收藏体系是长期持续而又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活动。展览与展馆的这种适配性决定了博物馆在策展方面致力于寻找非遗传统性与当代性之间的联系,聚焦非遗展览的文本构思与写作,推动博物馆视角下非遗故事讲述实践活动实施,最终将博物馆搭建成为非遗活态保护平台。

文创与展品属性上的统一,是此次软陶展的一大特色。具有非遗性质的现代文创成果体现着对陶的传统认识在当下的嬗变,创新性的实践突破了原有的设计框架而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本身具有文创性质的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展品与文创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观众“把藏品带回家”成为现实,并促进了观展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此外,软陶展的另一特点是去神圣化、殿堂化。软陶作为一种接地气的艺术品,一直努力抹平艺术与生活之间二元对立的鸿沟,其所创造的形象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栩栩如生,也有对“淄博烧烤”现实情景的模仿和再现,以及充满想象的动漫卡通人物。这些软陶作品无不最大限度地与观众相接触,从而被理解和接受。非遗来自民间,在博物馆中并未脱离民间的土壤,虽然经过博物馆化的处理,但仍以本来面貌示人,实现了生活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