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3600年遗址底蕴 带公众品读城市味道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何文娟

image.png

“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国家——商,定都于亳,就在河南郑州……”大年初一上午十点半,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以下简称商都博物院)的大厅里已经聚集了大批慕名而至的游客,志愿者们纷纷拿出“绝活”,声情并茂地讲述着3600年前此地曾经上演的故事,用厚重的商都文化感染现场观众,让贴心的服务温暖每一位游客。

“商都博物院切实以展示城市根脉、弘扬商都文明、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文化自信为目标,将郑州的力量与内涵充分展示,将古城风范与青春风尚有机结合。组织策划丰富活动,紧跟宣传热点,以优质的互动内容和服务吸引广大群众打卡体验,反响热烈,好评不断。大年初一至初八,共举办69场各类活动,累计参观数量达146380人次。”商都博物院工作人员魏静瑶介绍。

丰富的趣味活动让商都博物院里升腾起浓浓年味。商都博物院为游客们奉上纳福指南,亲手写下创意十足的福字;动手制作新年红包,让兽面纹、亳字馆章等商都元素留在红包上;在新春许愿板前留下新一年的愿景;再接受一场龙年成语挑战,转动起新春大转盘,领取商都博物院的祝福。

“第一次见到开在博物馆里的市集,这些非遗摊位也太有意思了。”人潮涌动的浪漫商都·非遗与文创艺术市集上,一位来自新密的游客排在糖画队伍最前端,非遗传承人刘师傅正在为她定制龙年生肖专属糖画。再往前走,拓古传今的龙年立体拓印,独具匠心的核雕,龙腾虎跃的布艺香包等非遗摊位前也都吸引着游客驻足欣赏。

“这次市集活动创新了展陈模式,将书法展示、剪纸手工、精美香包、甜美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集合在一起,做到了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和代表‘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物的有效结合,带公众了解郑州、触摸历史、感知文明。”商都博物院工作人员王雪婧表示,“由商都博物院管理的城隍庙戏服展厅和戏曲展演也采取了这种展陈模式,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立体展示出来。”

艺术市集上,上百种来自“川豫”两地多家博物馆的精美文创带来了一场传统与新潮碰撞、融合的文化体验。

“一家人一起尝美食、看剧场,这是今天这趟博物馆之旅的意外收获。”周女士带着一家五口刚刚从舞台剧“汤·颂”的剧场走出来。“汤·颂”商主题小剧场讲述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的精彩故事,在绚丽的灯影烟气中带领观众穿越3600多年时光,见证古都奇迹。

大饱“眼福”后也要大饱“口福”。“治大国若烹小鲜”,博物院“商小鲜”甜品铺前聚集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品尝城墙蛋糕、兽面纹曲奇、“亳”字面包等精美文创甜品的商都味道,品读商都博物院所展示的深厚文脉,思绪与味蕾双双得到满足。

做手工、绘祥图,挑战“龙年成语接龙”,赢得精美礼品;DIY福字红包、青铜鼎和吉祥灯、幸运大转盘、龙年许愿墙、打卡留影……博物院“龙凤呈祥迎龙年”系列主题亲子活动,让亲子家庭的欢声笑语在商都博物院久久回荡。

与商都博物院相互翘望的郑州文庙(由商都博物院负责保护管理)内,好戏正在不断上演。少林武僧“天团”在大成殿前为公众带来酣畅淋漓的正宗少林功夫表演,展示“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力量。来自新郑的舞狮队伍用自己的热情和气势带来了一场“盘旋上下声咆哮,寒光凛凛拳金毛”的舞狮演出,让文庙这一古老但充满活力的空间洋溢着独属于中国的年味。演出结束后,民众们纷纷戴上龙头帽和财神一起在龙门前合影,不少游客化身“锦鲤”努力跳起去触摸龙门上悬挂的“福”字,随着精美好礼的赢得,开启新一年源源不断的好运气。在泮池前,大家发挥聪明才智,争过状元桥,题名“金榜”,接受魁星点斗,完成撞钟祈福。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商都博物院作为郑州“城市文化会客厅”,搭建起两国文化艺术界人士交流与对话的新平台,邀请中、法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在商都博物院共同奏响动人乐曲,以悠扬音乐承载两国人民的淳厚友谊,增辉中法建交纪年,也见证着商都古今文化传承、中西文明互鉴。海外观看视频的观众也通过屏幕走进商都博物院,认识“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

“作为‘城市文化会客厅’,商都博物院以3600年遗址的底蕴带公众品读城市味道,以各项暖心便民的服务内容,让群众在博物院里过大年,体味文化新阐释。商都博物院还致力于‘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文化品牌传播,让‘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文化魅力传承不息、发扬光大,不仅在国内层面,也在国际层面,广泛宣传郑州,讲好郑州故事、中国故事,传承文明,延续传统。”商都博物院负责人说。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