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城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力量”温州市长点赞温州文史馆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崔波

“市文史研究馆紧紧围绕‘文化振兴’重大使命,深入探寻文化价值再现,为强城建设注入了新的文化力量,工作主动、成效明显、亮点突出,倾注了大量心力。望再接再厉、守正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近日,温州市市长张文杰对温州市文史研究馆呈送的《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以来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报告作出批示,肯定了温州市文史研究馆在文史研究、存史资政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绩。

温州市文史研究馆于2020年5月挂牌成立,承担着组织馆员开展地方文史研究、艺术创作,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三年多来,温州文史馆聚焦文化振兴,积极履职尽责,在服务文化高地、建言献策,厚实文化底蕴、崇文鉴史等方面,形成许多务实管用的履职成果。

数年来,温州文史馆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为文化工作出谋划策。多位馆员积极参与市政协“深化温州学和永嘉学派研究”“宋韵文化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重点协商课题,汇总报送的协商意见得到了市委书记张振丰同志的批示。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报告,充分吸纳了其中关于文化研究、产业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内容;深度参与《温州大典》编纂工程,多位馆员担纲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人员,并顺利推出首批成果《永嘉丛书》;广泛参与温州朔门古港考古成果专家论证、遗址本体系统保护、临展馆布展等,为古港遗址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温州文史研究馆还受聘为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智库单位,为全域推进瓯江山水诗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聚焦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文旅融合、品牌塑造,组织馆员奔赴全市多地调研,重点了解永嘉学派、民办博物馆、塘河文化、千年古镇等工作,对和美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利用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除学术指导本土博物馆群工作之外,还专门组织市内外文史、美术、文博、民俗等专家,先后三次围绕永嘉郡守谢灵运雕塑形象,开展咨询,助力温州地标——江心屿的文化提升。

温州文史馆目前有馆员(荣誉馆员)27人,依托他们的深厚学养,做好文史典籍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近年出版有“晚近温州人物年谱丛刊”“温州学人印象丛书”等数十种图书。如《一代词宗夏承焘》《考古泰斗夏鼐》等“温州学人印象丛书”6册,《刘景晨年谱》等“温州晚近人物年谱丛刊”2册,《永嘉学派文献概说》等“永嘉学派研究丛书”2册,以及《温州南宋学人诗话》等系列书籍。另以馆员为骨干编辑力量,协助其他单位出版的书籍也不在少数,如《温州文化印记》《江心屿诗词选》《宋韵温州》《温州城市名片》《瓯居》《温州百工 千品万象》等书籍的编撰工作。

在积极开展文史研究的同时,温州文史馆加大文化传播活动,为提升温州文化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先后开展了瓯江山水诗路、宋韵文化、传统文化等调研;举办叶适诞辰870周年座谈会、“温州学”系列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部分馆员还走进浙江省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本土博物馆、图书馆、大中院校、各级主题馆、机关单位等,开展近30场讲座;在全省文史馆系统举办的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上,副馆长金柏东、馆员洪振宁先后作题为“振兴温州百工”“晚晴温州留学潮及其效应”的主旨发言。

温州文史馆成立以来共推出馆刊4集,每期馆刊分别以“永嘉学派”“瓯江山水诗路”“温州学”和“温州建城史”为主题,刊发相关文章;精心做好“温州文史馆”微信公众号,及时展示馆员最新研究成果,让看似枯燥刻板的文史工作灵动起来。微信号自2020年12月上线以来,已成为对外宣传、成果展示、文史学习的重要平台,共推出172期398条文史类文章,总阅读量达35万人次以上。如2023年推出以“朔门古港遗址”为主题的多篇推文,被中央文史馆网站等平台转载,另有多篇文章被国家级刊物采用。

喜上枝头梅报春,2023年11月22日,温州市委在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制定实施‘强城行动’三年计划”,以高水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来加快新发展、焕发新面貌。借此春风,温州文史馆也以进驻新馆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文史馆学术性、咨询性的议事功能以及馆员资政建言作用,围绕文化振兴助力文化强城。

2024年温州文史馆在去年各项工作基础上将更上层楼,重点出版对温州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或有抢救性保护价值的书籍,继续深化《温州大典》编辑出版工作,做好晚近书刊、文物图像、要籍选刊等编写工作,推出再造善本系列,更好引领大型地方文献编研工程。参与朔门古港遗址“古航标体系”“对外文化交流”等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推动海丝文化传承和保护。指导乡村博物馆做好完善布局、规范化提升工作,助力“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建设,设立“馆员活动日”、开放新设置的“宋韵温州”主题展馆等,进一步加强文史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络,汇聚思想共识,为助力温州文化高地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