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文物影响“整体打包”评估 推动考古前置创新前行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赵昀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近些年,为实现“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双赢”,全国各地坚持考古前置、规划先行,同时,不断探索开创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模式,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开展的产业园区文物影响“整体打包”评估,就是其中之一。

变“申请后审批”为“申请前服务”,变“单个项目评”为“打包整体评”,日照市在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中创新开展了产业园区文物影响“整体打包”评估。该项工作自2021年开展以来,新发现古文化遗存8处,出土宋金元明时期文物近2000件,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并先后助力一大批项目顺利建设投产。

日照市作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遗址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在城市建设中开展产业园区文物影响“整体打包”评估,有效破解以往文物评估环节时间紧、费用高、周期长等问题,实现土地“净地出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服务项目落地。

“精准划定范围、科学测算成本、开展专业评估。”日照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整体打包”评估是从以上三方面递进展开的。首先,按照“立足当前需要,兼顾园区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文物影响“打包”评估范围,将“急用”地块“打包”评估,“避免盲目扩大评估范围造成资源浪费。”随后,在进行现场调研、开展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文物影响区域“打包”评估成本进行合理测算。据了解,采取一次性“打包”整体区域评估工作模式后,2021年至2023年期间,打包地块57个,实际考古调查勘探费用总计约700万元,比以往费用标准节约73.8%。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具备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作为文物影响评估专业实施单位。土地清表后,实施单位迅速进场勘探,确定勘探地块是否有文化遗存,如有文化遗存,第一时间给出原址保护或抢救性发掘意见,编制形成《产业园区文物影响评估报告》,供土地出让审批环节使用。

注重评估结果有效利用,是产业园区文物影响“打包”评估完成后必不可少的。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对新华村遗址、李家庄子遗址等4处无法避让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近2000件文物,补充完善了岚山区博物馆展陈体系,延伸了岚山历史轴线,活化了历史场景。其中,新华村遗址发现填补日照市宋金元时期历史时序研究空白,凤凰山社区明代墓葬为研究明代卫所制度、荫封制度提供重要考古依据。在保护好文物、文化遗产的同时,评估工作避免了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发现文物造成工期延误和建设单位因原址保护、迁移文化遗存而增加额外费用,缩短了考古调查勘探流程时间,加速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时,对于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入库。”大力推动促进了全国各地的“考古前置”工作。《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实现10个总体目标,其中包括土地储备入库考古前置、区域性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等政策得到落实。

政策法规必须落实落细,为强化评估工作综合保障,《岚山区园区文物影响区域评估实施细则》《岚山区文物影响区域评估成果应用指南(试行)》《岚山区园区文物影响区域评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陆续制定,持续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细化工作流程、监管措施和验收制度等,让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成立产业园区文物影响区域评估工作小组,由岚山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地块清表、勘探挖掘等问题。清表、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费用由区财政负责保障,财政采取分阶段拨付的方式进行支付,支付完成后纳入土地出让成本,确保产业园区文物影响“整体打包”评估顺利实施。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