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马球,就在那里——《中国马球》填补中国马球研究历史空白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 付裕

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王婧婵、王国华、栾奕合著的《中国马球》,收录近500幅中国古代马球文物高清图片和中国近现代马球照片,以超过10万字的规模系统梳理了中国的马球运动和马球文化的发展史,是一本图文并茂展示和讲述中国古代马球辉煌历史和近现代马球发展历程的经典专著,填补了中国马球研究的历史空白。

image.png

image.png

填补中国马球研究的历史空白

“第一次见到章怀太子墓马球图壁画图片时,我们三个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历史和现实、古代与未来,因为中国马球,在这一时刻,紧紧地拥抱和交汇在一起,鼓励着我们一家三口,坚定着我们的决心。”《中国马球》作者王国华在回忆写作过程时,不免动容。

在马球文物中,文化和艺术价值最高、最能完整地将打马球的场景保留且展示给后人的,是唐代和辽金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马球图壁画,最著名的是唐章怀太子墓西壁的马球图壁画。这幅呈现打马球盛大场景的壁画,原长20余米,只揭取下5片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些壁画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在查阅并反复研究考古发掘报告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聘请专业画师临摹章怀太子墓马球图壁画等壁画,以便为读者展示古代打马球的壮观场景。”王国华表示,临摹只是撰写《中国马球》时的繁重琐碎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以中国马球为线索,包括遍寻海内外重要文物、追寻相关遗址遗迹、采访相关人物后人等,也是三位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与文博机构接洽,往返法国、英国、美国等海外博物馆查阅资料,取得相关授权,需要更加艰辛的努力。他们既要弄清哪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中国马球文物,又要鼓起勇气写信申请,如为得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北魏曹望憘造像座石刻图片授权,王婧婵历时一年,三次与校方沟通协调。尽管过程烦琐,还需支付相应费用,但每得到一幅高清图片,一家人都如获至宝。

成书于明隆庆六年(1572),由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编纂的《帝鉴图说》版本甚多,《中国马球》收录了四个版本: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图书馆藏明万历元年潘允端刊蝴蝶装本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嘉庆年间纯忠堂刻本,而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彩绘版是通过郭红卫及其学生获得的授权。这样,来源精准、资料翔实、印刷精美,四幅珍贵的文物高清图片再现了唐敬宗在父亲唐穆宗因击球暴疾而亡后,不事反思,沉迷于打马球等游戏,最终被谋害丧命的故事。王国华认为:“流传千年的中国马球故事,无论对马球手、马球爱好者,还是马球研究者都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可以说,《中国马球》的“古代篇”以中国马球文物重新整理为出发点,通过艰难追寻,最大可能聚集海内外知名博物馆的马球文物,以时代为顺序,将古代马球相关陶俑、壁画、砖雕、铜镜、石刻、书画等重点文物图片收集起来,将散落在海内外历史文献中的资料、记录挖掘出来,向世人呈现完整、丰富的中国古代马球历史。


为马球研究提供更好的素材

《中国马球》第一作者王婧婵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曾在联合国妇女署实习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特别研究助理。王婧婵是位优秀的女子马球手,小时候在父亲王国华、母亲栾奕的鼓励下学习马球运动,多次参加国际马球赛事。王国华毕业于天津大学,是马球历史和文化的爱好者、收集者、推广者;栾奕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曾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子马球解说员,主持解说过重要马球赛事,多次获得“最佳解说员”称号。2021年9月,王婧婵与栾奕出版了一本中英双语《马球规则手册》。

马球,是一项古老而充满激情的运动。现代马球运动被誉为“王者的运动”和“运动中的王者”,是三大马上体育运动(马球、马术和赛马)之一。2019年11月,王婧婵和球友到阿根廷观看马球公开赛中顶级球手之间的对决(40级对阵40级)。途中,她恰巧买到一本《Passion & Glory : A Century Of Argentine Polo》,这本图录展现了一个世纪以来阿根廷辉煌并富有激情的马球历史。回家以后,王婧婵和父母一起翻看这本图录。对于马球极其热爱且富有学识的一家三口,立刻想到“能否也出版一本展现中国古代马球辉煌历史和中国现代马球发展历程的书籍?”敢想敢拼,说做就做。他们就这样勇敢且愉快地开启了《中国马球》的筹划和编写工作。

“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马球运动带来的激情和荣耀激励着我们把这项工作做下去,由最初出版一本书的冲动,逐步升华为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和一种使命。”王婧婵表示,从冲动感到使命感的升华,使我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化解和克服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更敢于直面挑战,持续不断地投入超常的精力和财力,坚持做完这本小众图书。

与此同时,也是因为使命感,一家人的梦想升级。从最初的构想出版一本中国马球画册,变成了出版一本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讲述马球历史的图录。

《中国马球》是王婧婵、王国华和栾奕一家,以对马球的非凡热爱为基础,经过艰苦努力进行学术与艺术研究的结晶。


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马球》的“近现代篇”通过300多幅珍贵照片及文物,将现代马球传入中国的历史以及现代马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一一呈现。作者通过深入检索和查询,收集整理海内外相关数据库中的珍贵资料和图片,寻找到清末民国时期现代马球传入中国的珍贵史料,查找到华人马球手和马球队及各种马球赛事奖杯等文物。1932年,上海出现了第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马球队。1932年8月至9月,在《大陆报》和《上海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分别刊登了队员的英文名:William Hu、L.P.Wong Quincey、T.Y.Tung和Z.L.Koo。但对于他们的中文名和个人背景,报纸上却没有介绍。王国华介绍,通过检索民国时期的报刊,反复查阅中英文资料,最终确定了他们的中文名:胡惠林、王昆山、童振远和顾兆麟。他们在上海江湾跑马场的马球会组成了中国人的马球队。

作为一本图文并茂讲述中国马球历史的大型图书,作者竭尽全力地追求文物史料的真实准确。“我们对中国近现代马球的发源地上海、北京、天津和呼和浩特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尽管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但每到一处曾经的马球场和相关建筑,我们都能联想到当年马球赛上球手们风驰电掣的英姿,感受到球员打马球的激情,记录马球历程也就成了我们的一种情怀。”王婧婵表示,在呼和浩特,走访和联系了数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球名家及其后人,得到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感受到了历史和现实的非凡力量。

“《中国马球》是我们一家辛苦努力的结晶,是梦想照进现实。”栾奕说,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被问道:投入那么多,费那么大精力,是为什么?这使他们想起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一句激励无数登山爱好者的名言。“当年记者提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虽然我们没有乔治·马洛里那样的英雄气概,但仍想在这里借他的名言,解释我们坚持不懈完成本书的初衷——因为中国马球,就在那里。”王婧婵说。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中国文物报社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